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章 分析

此时,乾清宫称水已经结束,各官员在各部长官的带领下依次离开回衙办差。

而内阁诸位却没有回到文渊阁,而是准备着一一觐见。

朱祁镇需要详尽的了解这些阁员的施政理念,同时也是希望瓦解三杨的治政格局。

因为他需要完全执掌内阁,然后通过内阁执掌中央各部,再通过中央指掌天下。

所以面见每一位阁员并与之交心是如今朱祁镇的必修课。

同时也能趁着称水结果来试探一番,究竟谁值得自己重用,又是谁合适什么位置。

对于杨士奇,朱祁镇不打算见了,太熟悉了。

三杨时代,治政之上每有大事,朱祁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士奇。

加之朱祁镇对于杨士奇的研究也极为深入,而杨士奇又如何不了解小皇帝?

很多时候朱祁镇的很多政策若是没有杨士奇有意无意的擦边辅助,估计想要通过都难。

可以说除了杨荣之外,在治政上真正能够做到与朱祁镇相辅相成的只有这个杨士奇了。

当然朱祁镇也一直这样以为的,直到杨溥觐见。朱祁镇才明白,不愧是三杨之一,他们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小觑。

如果杨溥再年轻十岁,朱祁镇根本就不会做别的考虑,绝对会想办法将杨溥收拢。

有时候有些人不是才智不足,而是缺少了那一点点的运道。

而此时就是杨溥和朱祁镇的运道了。

杨溥规规矩矩的朝着朱祁镇行礼之后,朱祁镇就开始询问杨溥治政方面的想法和措施。

而杨溥的回答也让朱祁镇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由得,朱祁镇问道“先生,您主抓吏部,不知可有何主张?”

杨溥回道“臣无有别的主张,唯有一事还请陛下慎重以待。”

看他说的这么郑重,朱祁镇也郑重起来问道“先生请讲。”

杨溥此时气质猛地一变,虽说还是那样的温润如玉一般,可说出来的话却暗藏锋芒。

只见杨溥坚定而又不是温润道“而今陛下亲政,万象更新,臣以为应当京察了。”

朱祁镇看着眼前这位气质猛变,说话温润的杨师傅,不由得感觉到耳边磨刀霍霍的声音。

明代,吏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内阁首辅为什么那么牛?

有时候能力强的吏部尚书和都察院都御史甚至可以和内阁首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